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聚焦
【学习强国】江苏淮安:洪泽湖畔的“水情哨兵”
发布日期:2025-08-28

在洪泽湖与淮河交汇的碧波深处,有一座因“老子讲道”而得名的小镇——老子山。相传春秋末年,道家先哲老子骑青牛踏浪而来,见此地山清水秀、民风淳朴,遂结庐炼丹,采药济世。百姓感念其恩,将山命名为“老子山”,将洞称为“仙人洞”。千年流转,圣贤的仁心化作风骨,流淌在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。 

 

千年之后,另一群守护者悄然驻守于此。他们不执药囊,却以水尺为笔、数据为墨,在风浪中书写着新时代的治水篇章。他们,是老子山水位站的水文人。

1912年3月,一座简陋的水位观测站在淮河入湖口悄然设立。老子山水位站位于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,是洪泽湖重要水位(水情)控制站、国家基本水位站、中央级报汛站。

百余年来,它历经战火烽烟、机构更迭,虽曾中断监测29年,却始终如一地伫立在淮水之滨,肩负着洪泽湖水情调控的重任。三面环水,孤站临波,这里不仅是地理的交汇点,更是江河安澜的“前哨站”。 

 

1994年,上游两亿立方米污水汹涌而下,威胁沿湖近千万人饮水安全。老子山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水质异常,迅速取样送检,加密监测,全程跟踪污染团移动轨迹。一份份数据,成为应急处置的关键支撑。他们用专业与担当,守护着“生命之源”的纯净。

2003年夏,淮河流域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大洪水,洪泽湖水位猛涨。7月8日,老子山水位站测得最高水位达14.69米,超警戒水位逾一米。数据第一时间传至防汛指挥部,巡堤查险、调度泄洪争分夺秒,49处险情被及时排除。那一年,水文人日夜值守,用精准的观测,为千万百姓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洪墙。 

 

可谓站虽小,用极大!

百余年光阴,变的是技术,不变的是初心。建站之初,水位靠人工读尺,雨量凭眼观手记。1999年8月,基本水尺断面处建成水位自记台及降水量观测场。2011年起,水位观测继续采用浮子式自记水位计,降水量观测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。2014年,增设风速、风向自动监测项目。从此,老子山站进入了自记遥测为主、人工校测为辅的时代。2018年,测站迁址重建,新建仿古六角亭自记台,既解决淤积难题,又延续文化意象。可谓百年水文站,历久正青春。

一尺水位,千年牵挂。从老子的青牛,到今日的自动监测仪,变的是工具,不变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。在江苏水网纵横的版图上,老子山水位站或许只是小小一点,但它折射的,是与江河共生共治的智慧,是无数基层水利人“甘于寂寞、忠于使命”的精神光芒。

悠悠淮水,奔流不息。而那湖口的水文站,依旧静默伫立,守望着碧波万顷,也守望着万家灯火的安宁。

 

来源:学习强国 2025年8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