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文化建设
洪泽湖畔的“水情哨兵”——老子山水位站百年守护纪实
发布日期:2025-08-11

洪泽湖与淮河交汇处,老子山如青螺浮于碧波之上。相传春秋时期,老子曾在此结庐传道,留下千年文脉;而今,一群水文人扎根于此,以科技为笔、数据为墨,续写着新时代的治水传奇。

始建于1912年的老子山水位站,恰似江淮水系的一颗明珠。作为国家基本水位站与中央级报汛站,它三面环水而立,既是地理坐标,更是江河安澜的“前哨堡垒”。百年间,它历经战火洗礼与机构变迁,即便曾中断观测29载,却始终坚守着洪泽湖水情调控的使命。

2003年夏,淮河流域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。当洪峰裹挟浊浪扑向洪泽湖时,老子山水位站成功测得14.69米的峰值——超警戒水位逾1米!迅速报告防汛指挥部,依托精准预判,抢险队伍争分夺秒排除49处险情。

水文人的职责不止于防洪,更系着民生根本。1994年,上游两亿立方米污水汹涌而下,威胁沿湖近千万人饮水安全。老子山水位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异常,即刻启动应急响应:加密监测频次、追踪污染团轨迹、实时上报数据…… 一份份详实报告成为科学处置的重要依据,最终化解了这场生态危机。

从人工读尺到自记遥测,从单一水位观测到涵盖风速、风向的多要素监测,老子山水位站的技术迭代见证着中国水文事业的跨越。1999年建成自记台与降水量观测场,2011年启用浮子式水位计,2018年迁址重建时融入仿古六角亭设计…… 每一次升级,都凝结着水文人对专业的执着。

站在新建的老子山水位站仿古自记台上远眺,湖光山色间,闪烁的监测设备与苍翠老子山相映成趣,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。正如千年前老子骑青牛留下的智慧印记,如今的水文人正以科技之力延续着与江河共生的故事。

在江苏水网纵横的版图上,淮安水文分局老子山水位站或许只是微小一点,却折射出基层水文人甘于寂寞、忠于使命的精神光芒,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。

(供稿:淮安分局 责编:省局办公室 陆叶)